加入收藏 | 设为开云(中国)Kaiyun·官方网站 | 天传微博 v | 天传微信 v 欢迎进入天津传媒学院网站!
培养创作型编导——访广电编系主任杜建邦
发布时间:2012年12月03日作者:图/王亚楠 文/冯梦兰点击: 次
摘要:广播影视业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形成了龙头产业和支柱产业,伴随着制播分离、频道专业化、三网融合的发展趋势,视听新媒体成为重要的战略性新型产业。我院影视学院广播电视编导系顺应产业的快速发展的趋势,致力于培养能在广播电影电视系统和文化部门及新媒体行业从事广播、电视节目编导、艺术摄影、音响设计、撰稿、编剧、制作等方面工作的广播电视艺术学科的专门人才。近日,记者就编导系的教学改革工作专访了编导系系主任杜建邦。
广播电视编导系系主任杜建邦
编导系举办的摄影展
演播厅
在校学生在演播厅进行实际操作
杜老师给同学讲解理论
【编者按】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在保证学校可持续发展和培养人才方面发挥着核心作用。近年来,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文件的精神,我院不断深入推进教学改革,积极构建新的教学模式,探索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改路线,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倡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式。同时,加强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调动教师积极性,参与改革。我校各院系都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成绩斐然。有鉴于此,天艺新闻网将陆续刊发各系在教学改革中取得的成果,推广教学改革经验,推进我院的建设和发展。
广播影视业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形成了龙头产业和支柱产业,伴随着制播分离、频道专业化、三网融合的发展趋势,视听新媒体成为重要的战略性新型产业。我院影视学院广播电视编导系顺应产业的快速发展的趋势,致力于培养能在广播电影电视系统和文化部门及新媒体行业从事广播、电视节目编导、艺术摄影、音响设计、撰稿、编剧、制作等方面工作的广播电视艺术学科的专门人才。近日,记者就编导系的教学改革工作专访了编导系系主任杜建邦。
培养具备创作能力的专业编导
天艺新闻网:为了响应学校推进教学改革的号召,广播电视编导系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方面做了哪些调整?
杜建邦: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比较年轻,但新的教学计划设定了明确的培养目标。我们的目标是培养电视台或社会传媒公司需要的具备一定创作能力的专业编导。以前的培养方案更注重制作、后期、摄影这几块。现在,我们提升了目标,重新设置了自己的教学大纲。我相信在在不久的将来,就会取得成效。
其他大学现在办的表演专业也好、播音专业也好、编导专业也好,可能更多的是教授上课,是纯理论型的。我觉得,作为一个拥有本科学历的人才不能只研究理论,一定要有动手能力。所以,我们有一套自己的实践体系。学校有自己的项目,有自己的艺术节,有自己的汇报演出,编导系的同学可以对从创作到节目策划到制作节目到导播的整个流程达到初步熟悉,满足了实践需求。在这个基础上了,我们也聘请了几位从传媒大学毕业的研究生。这些老师在研究方向上都有自己的角度,能够为编导系注入些新的东西。我们会安排老老师带新老师,有经验的带没经验的老师。经过这样一个传承的过程,整个教师队伍会更饱和起来,能够好地向学生授课。
天艺新闻网:经过教学改革之后,我们编导系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大纲同传统高学校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吧。
杜建邦:对,很不一样。我们学校从院长到各教学单位都在思考教学改革的事情。我觉得,大家都在考虑同一个问题,就是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要避开中央戏剧学院、北京电影学院、传媒大学等老牌大学的强项,探索自己的道路。经过多方思考和论证,我们把目标确定为培养创作型的人才。首先,要笔杆子好,能进行新闻报道,也能写一些视频脚本。我们学校的丰富多彩的活动就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平台。其次,要一专多能。要么,你擅长导演。要么,你让导播、切换这一块成为自己的强项。可能有一些男同学学完编导以后,还对摄影、摄像还感兴趣。我们安排了大量的摄像的时间,让他们培养自己的综合能力。另外,要有人文内涵。影视学院牟彦彦院长为我们开设了一门课——电视节目形态分析,或者叫电视结构分析。在传统教学当中是没有这方面的课程的。通过一些这样的课程,能够让学生们了解电视节目类型,深入分析电视节目内容本身所具有的特质,从而让学生对电视事业有更深层次的了解。
跨专业合作
天艺新闻网:除了您刚刚说到的电视节目形态分析这样一门课,编导系还开设了哪些具有特色的课程?
杜建邦:我们的特色主要体现在注重实践性上。比如说,演播室建成以后,我们把摄影课、照明课都移到了那里,实地向同学们讲解怎么布线呀、怎么用推子呀、怎么去量光呀,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在传统教学中,就是老师用PPT讲,学生根本就没法去实践,没法形成具体的、感性的认识。另外,编导系和播音系的课程建立了密切的联系。比如说,在播音主持专业的主持人素养课上,广播电视编导的同学负责摄像,播音主持的同学们则负责出镜。一方面培养了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同学的导演意识,一方面锻炼了播音主持专业同学的镜头感和采编能力。我觉得,我们学校在一个专业如何同其他相关专业融合这一点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
天艺新闻网:编导系和播音系都在培养采编播方向的学生,这两者的区别体现在哪些方面?
杜建邦:这两者之间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在播音系的教学当中,更注重的是锻炼作为出镜记者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一年两年的课程培养学生的采访能力、编片子的能力。而编导系考虑的更多的是节目形态、栏目包装、栏目的整体基调、受众心理等。播音的同学毕业后能做出镜记者。编导的同学毕业后能当编导,也懂一些后期、摄像等。
探索“双老师” 制
天艺新闻网:在编导系的教学当中,是如何有效地实施新的培养方案的?
杜建邦:编导系11级有49名同学,12级有120名同学。有些课程是专业理论课,所有同学可以一起上。有些课程需要动手能力,我们就会把学生分组。11级是 15个人一组,实践课和理论课交替进行。12级的学生较多,在以后的教学中,会尝试“双老师”制。目前,学校还没有其他专业采用这种方式。每个老师的知识体系是不一样的,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不同。我在想,实践过程中可以让两个组由两个老师分开来带,但上课时两个老师同时来讲授。同样一块知识由两个老师来讲,就会有所交叉、相互补充。因为在创作上有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每个老师的研究方向、风格、经验都不同,对同一个问题的理解也不同,甚至有时候这两个老师的观点是矛盾的。对学生来说这是个好事,他们可以更立体、更全面地理解这个问题。尤其是到了同理念、思维相关的创作课时,“双老师” 制会更有利于学习。
阶梯式推进专业课程
天艺新闻网:编导系同学的实践项目是怎么安排的?
杜建邦:首先,在我们的教学计划中,有理论也有实践。比如说有些课程实践部分和理论部分各占32学时。学期末考核成绩的时候,也是理论占50%,实践作业占50%。同学们拿到自己的作品后会有一种成就感,这是从考试的分数中得不到的。学生的实践任务跟课程息息相关。照明课就布置了照明实验、光比、外景拍摄实验。编导创作跟短片创作课就要求学生拍片子了。从我们的视听语言课到剧作课,再到导演基础课、影视导演课、广播电视编导创作课,整个课程设置是循序渐进的,阶梯式的。
目前编导系有SONY的高清摄像机,有自己剪辑用的戴尔工作站、苹果工作站,还有让我们拍电影用的低色温的灯具等。最近,我们又新建成了两个大的演播室。在我看来,现在演播室的硬件设备比我上学的时候好很多。演播厅有移动导播台、高清摄像机、小的摇臂、对讲系统,还包括灯光调光台、录音调音台等。这些都是综合性大学办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没有的。这些硬件设施已经能够满足学生的实践需求了。设备只是工具,有了好的没想法、构思,有了很强的创作能力作保证,才能创作出好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