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学院表演系系主任王迪
王迪主任与戏剧学院表演系教师李的恩(2013级毕业大戏一月十六日夜导演)
王迪主任与参加《一月十六日夜》的学生合影
22日《一月十六日夜》演出结束演职人员与校领导合影
每年的盘山艺术节中,戏剧学院主打的节目便是备受瞩目的毕业大戏,该戏由即将毕业的表演系学生进行汇报展演。今年的毕业大戏大胆采用了百老汇经典作品《一月十六日夜》作为演出剧本。不仅在风格上出现较大突破,而且在难度上也有提升,无论要克服多少障碍,依旧希望将最好的作品带给大家。
我们的教学体系和艺术呈现方式
表演系的教学体系沿用了苏联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这一点与国内同类高等院校一致,同时学院师资力量雄厚,专业教师均来自国内各大顶尖高等学府,带给学院更优质的专业教学。除却专业教学,学院经常组织实践活动用以巩固学生专业知识,增长学生舞台经验。学院特色以学生实践为主,在学生实践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推进专业教学,可以说教学与实践已是密不可分。在四年间,学生有很多机会来认知舞台,充实自我,比如大一的戏剧沙龙、小品比赛,天津市文艺展演、舞台剧表演和艺术节以及汇报演出,这些活动从实践意义而言是将四年所学穿成线,融会贯通后更好的将自己的学习成果展现出来。这样的实践方式也是戏剧学院一贯采用的艺术呈现方式。
艺术节,我们不只注重台上的东西
很多人认为表演系的学生只会演戏,只有王迪主任知道,自己的学生在学院举办的每一场活动中,除了要塑造好舞台上的角色,还要扮演好幕后的角色。很多时候,学生都是以多重身份参与到活动的筹备中。从统筹策划到成型演出,每一个过程中都包含着学生的辛勤与汗水。比如此次艺术节上所呈现出的《一月十六日夜》,学生不仅仅参与舞台演出,更在每一个需要自己的地方竭尽全力,化妆,道具制作,现场分场导演,这些事务结合他们平时所学,在实践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力量。
明年的艺术节,你们准备好了吗?
每年的毕业大戏风格都与以往有所不同,学院在进步,思想也在进步,好的剧本年年出新。戏剧学院希望将最好的作品呈现给大家,能够做到在风格上,在创新上又更大的突破。王迪主任提到,每年毕业大戏的主题都要经过反复推敲,通过层层审批,学院内特意为此成立了毕业大戏创作委员会,对于明年的艺术节,目前只有一个思路,并不完善,但我们会努力做到更好。
戏剧学院包含表演系和戏剧影视文学系两个专业,从不同角度为国家培养出一批又一批戏剧影视方面的专业人才。多年来,戏剧学院一直在不断的摸索和探寻,在一次次的努力和尝试中,终于确立了自身发展道路,即专业与实践相结合,戏剧学院也一直在这条道路上继续探索,不断创新。
王迪:戏剧学院表演系系主任。毕业于吉林艺术学院戏剧表演系,师从李永军教授。2004年开始从事表演教学工作,至今已十年有余,始终对表演艺术有着执着的热爱和饱满的热情。
艺术经历:
参加《家》《曹植》《桃花灿烂》《阳光明媚的早晨》《白娘子》《无辜的罪人》《一次动机不明的绑架》等话剧作品的演出;2008年参加数字电影《阻击克隆卡》的演出拍摄;2009年参加话剧、电影《我和父母》的演出和拍摄;2013年参加吉林电视台“玫瑰之约”中秋特别节目的拍摄和录制。
获奖情况:
吉林艺术学院艺术节演出中参加舞台剧《白娘子》的演出,荣获“艺华奖”;
指导学生舞台剧作品《稍息立正齐步走》参加天津市文艺展演获专业组二等奖;
指导学生舞台剧作品《人质》参加天津市舞台剧大赛获得“优秀参赛作品”荣誉;
指导学生舞台剧作品《筑梦》参加天津市文艺展演获专业组二等奖,同时荣获“优秀指导教师”奖;
指导学生舞台剧作品《爱,一直都在》参加天津市文艺展演获专业组三等奖;
指导学生舞台剧作品《追•梦》参加天津市大学生心理剧大赛获三等奖,同时荣获“最佳指导教师”奖。
教学成果:
在戏剧学院表演系教学期间指导学生排演《钢铁》《男儿头女儿腰》《捕鼠器》《我没罪》《八个女人》《暗恋桃花源》《窗户上的尸体》《思凡》《曾经》《生死场》等舞台剧作品,演出反响良好。
教学理念:
从事表演艺术教学工作以来,我始终严格遵循表演艺术的教学规律,在教学上循序渐进,指导学生由浅入深地完成表演艺术的学习,重点培养学生独自思考、自我学习的能力,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的现实主义表演风格,并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接触其他不同类型的表演风格和不同流派的表演艺术形式,做到兼收并蓄;同时,始终秉持“要想演好戏,先要做好人”这一教育理念,教学和育人并行,培养真正“德艺双馨”的艺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