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荷华创意联盟欢迎志愿者派对
AI WEIWEI 工作室,商业与艺术的关系研讨会现场
草场地户外展览项目:ZHANGKE STANDARDARCHITECTURE
设计师工作室
艺术项目:DIY地毯
周文欣(左三)与其他志愿者合影留念
学习之余,我院学生积极进行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既检验了专业学习成果,开阔了视野,又锻炼了能力和毅力。传媒学院艺术设计系2011届学生周文欣在社会实践中表现突出,取得了丰硕成果。以下为周文欣“2012北京国际设计周”之行的实践实录:
“2012北京国际设计周”由教育部、科技部、文化部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它以“设计提升城市品质”为主题,在北京798艺术区、草场地艺术区、世纪坛、中国国家博物馆、大栅栏等地举办了各类国际设计交流活动。
作为设计周的志愿者,我收获了很多宝贵的经验:既能全程参与到这次设计师的盛会当中,直接与大师对话,也能直观体验优秀艺术项目,深入了解设计、艺术与商业的多元关系。同时,我也被评为了“优秀志愿者”。非常感谢组委会对我工作的认可,希望可以有更多的同学与我一道参与到2013北京国际设计周中。
活动中,我主要在“草场地艺术区”工作。草场地的著名画廊、艺术机构以及艺术家工作室共举办了30多个主题各异的展览。整个展览区域分为三个部分——“红房子”、“CCD300”、“爱荷华创意联盟”。志愿者们要在每天展览开始之前协助艺术家检查空间设备。当有新展览的时候,也要和策展人进行沟通。我们会对展示效果提出自己的看法。很多意见都得到了策展人的重视,并被运用到了最后的展览中。在游客进馆之后,志愿者会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担任现场指引,另一部分在馆内向游客讲解每个项目的初衷和含义。我很幸运地被安排在馆内工作。
一天的活动结束之后,志愿者通常会受邀与艺术家邀请共进晚餐。对我来说,这是最有意义的部分。我可以面对面地和已经有所成就的艺术家们交流,向他们展示我自己的作品,并听取他们的意见。爱荷华创意联盟的艺术家张强还带志愿者们参观了他的生产车间。在那里,我们零距离地见证了一件玻璃钢雕塑诞生的过程。
总的来说,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更加清晰、直观地解自己了所喜欢的行业,也还认识了很多友好的艺术家。
我认为,通过“2012北京国际设计周”,艺术机构、艺术家与商业实现了有机结合,并且给普通人提供接触和了解当代艺术的窗口。长久以来,当代艺术在中国一直不被重视,且一直被国外大型画廊及收藏家垄断。艺术家没有相应的社会地位,艺术品也只是被局限在“装饰”的层面。北京国际设计周通过“设计提升城市品质”的口号及行动,在全国率先证明了艺术的价值和其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作为压轴活动的“年度设计奖”也体现出了政府重视发展创意产业的决心和力度。
在与设计师、艺术家的对话中,我明显地感觉到艺术家们对学生的期望是很高的,鼓励同学们有自己的想法并创作自己的作品。在我院,艺术门类的重叠性、丰富性本身就是培养艺术家天然的土壤。为创意产业输送优质人才也是天艺努力发展的方向。在这种环境下,同学们可以通过各种形式表达自己的独立“观感”,可以是观念性的作品,也可以是“某种行为”,甚至是录像作品。这些表达个人独立观念的作品都可以是“当代艺术”的一种体现,或者是自己的“艺术语言”。
在创意产业大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我认为每位同学都有自己独特和珍贵的一面。把这份“独特”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就是一种“创造”。